(三)学术官守与学在官府
“学术官守”与“学在官府”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又一个突出特点,这个特点在周朝表现得尤其鲜明,而且有不少文字记载可资证明。章学诚在《校雠通义·原道第一》中对这个问题作过精辟的论述:古代“立官分守,而文字从而纪焉。有官斯有法,故法具于官。有法斯有书,故官守其书。有书斯有学,故师传其学。有学斯有业,故弟子习其业。官守学业,皆出于一,而天下同文为治,故私门无著述文字。”
黄绍箕在《中国教育史》中对这个问题也专门进行过分析,他说:“古代惟官有学,而民无学。其原:一则惟官有书,而民无书也。典、谟、训、诰、礼制、乐章,皆朝廷之制作,本非专为教民之用。故金縢玉册,藏之秘府,悉以官司典之。士之欲学者,不知本朝之家法及历代之典制,则就典书之官而读之。……秘府之书,既不刊布,而简策繁重,笔墨拙滞,又不便于迻写传副本于民间,故民间知有书名者,仅赖外史达之,至其全书,则非身入清秘不能窥见,此学术之所以多在官也。一则官有其器,而民无其器也。古代学术如礼、乐、舞、射诸科,皆有器具,以资实习,如今之学校试验格致器具,非一人一家所能毕备。故十三舞勺,成童舞家,其器甚简。二十而冠,身入乡校,始学礼,舞大夏。《周官》:乡师掌乡器,比共吉凶二服,闾共祭器,党共射器,州共宾器,乡共吉凶礼乐之器。可见礼乐之器,乡官始能鸠集。学者之始学礼者,如未入乡校,则无学习之器也。至成均乐器,钟、鼓、管、籥、鼗、祝、敔、埙、箫、管、琴、笙、磬、竽、笛之伦,以供国家祭祀享燕之用者,尤其里党所可致。故在官者以肄习而愈精,在野者以简略而愈味,此学术之所以多在官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