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宝钞最低者为十文,民间交易不便。至元十二年二月又添造厘钞,其例有三:曰二文、三文、五文。十五年以厘钞不便于民,复命罢印。初钞印用木为板,十三年铸铜易之。(《元史》卷九三《食货志•钞法》)
钞之印发,岁有经数。其收也,有酒醋税盐铁门摊等课程。中统四年三月,诏诸路包银以钞输纳,其丝料入本色,非产丝之地亦听以钞输纳。凡当差户包银钞四两[3],每十户输丝十四斤,漏籍老幼钞三两、丝一斤(《元史》卷五《世祖纪》)。十七年十一月,中书省臣议流通钞法,凡赏赐宜多给币帛,课程宜多收钞。制曰可(《元史》卷一一《世祖纪》)。十九年十一月,中书左丞耶律铸言:“前奉诏杀人者死,仍征烧埋银五十两,后只征钞二锭,其事太轻,宜征钞四锭。”从之(《元史》卷一二)。元贞元年(1295)七月诏江南地税输钞(《元史》卷一八《成宗纪》)。其出也,以为官吏军人俸饷,以为宗藩戚里赏赐,以为常平仓本(《元史》卷一二《世祖纪》),以为驿站经费,以之买马,以之赈荒,以之和买,以之营造。举凡朝廷一切经费出入,无不以钞为准。至民间市井贸易亦一以钞。朝廷视钞重,立法周,民间以朝廷重之也,亦从而重之,故钞周遍帝国,北穷朔漠,西贯中亚,通流无阻[4]。